马兴田的“百年康美”,终成了黄粱一梦。
作为昔日A股医药市值破千亿的两家上市公司之一,康美药业身上有着太多的光环,上市公司市值百强、《财富》中国强……谁也没想到,康美会走上“披星戴月”乃至被破产重整的道路。
而这一切的开端就在于其账上不翼而飞的.44亿。
我们将时间拉回年4月,康美药业在披露年年报的同时,对年年报中出现的14处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。与此同时,担任公司董秘兼审计委员会会长的副总辞职了。
一场财务造假被揭露了一角,然而,康美却将此归结于会计差错。
结果证监会一查,年-年,短短3年时间,康美药业累计虚增营业收入.28亿元,虚增货币资金亿。马兴田及其一致行动人更是挪用资金超百亿。自此,康美药业一路闪崩,如今离退市悬崖仅一步之遥。
医药帝国的诞生
多年前,一支《康美之恋》的广告火遍大江南北,却少有人知道其歌颂的是马兴田同妻子许冬瑾的创业故事。
马兴田生于年,出身贫苦,却遇到了医药世家的千金小姐。两人都是广东普宁人,背靠着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基地,两人做起了倒卖中药材的生意。靠着低买高卖,第一桶金就赚了几十万。90年代的万元户,可是了不得。
马兴田的能力让岳父徐德仕甚是满意。作为非遗传人,不想一手人参炮制工艺失传的徐德仕随即让小两口办个制药厂。年,马兴田在普宁收购了家西药厂,这便是康美药业的前身。
马兴田脑子活,一手中药制药被他玩出了彩。中药一直都是手抓称重,马兴田却将其以不同规格进行分装,且对质地、大小、薄厚进行统一化。得益于这种标准化改革,康美药业不仅得到了GMP认证,还成为了其评审标准的制定者。
借着这股东风,康美一连申请了诺沙、利乐等数个国家级新药,不仅在行业站稳了脚跟,更有黑马之姿。短短5年时间,康美便由一个小药厂变身为亿万药企。年,康美顺利上市。
康美是做中药材起家,对于西药的研发并无优势。于是,马兴田决定重回中药行业。彼时,中药材交易集中在十大药材市场,缺乏行业标准。察觉其中门道的马兴田立即砸下重金,一步步蚕食中药材贸易。与此同时,医院、药店等传统销售渠道。
一笔笔资金烧下来,康美打通了原材料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,一个医药帝国悄然诞生。
千亿药企的资本败局
然而,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,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。贿赂、融资圈钱、财务造假、疯狂质押、挪用资金……
一边是白花花的股权,一边是利润率太低的中药行业,于是,马兴田开始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造假游戏,一手资本腾挪术玩得是出神入化。
想要迅速获利,拉高公司股价随后套利是最“便捷”的途径。于是,虚增资产、伪造利润成了康美财报的关键。财报数据好看了,借款也是方便了许多,康美药业账上的现金流是越来越充沛,欠的债也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。
但对于马兴田而言,却是圈钱的好时机,和其一致行动人挪用公司资金进行私人投资,其规模高达百亿。又是炒股,又是搞房地产,赚的钱全进了自己腰包。一辆万的帕加尼霸下,限量版跑车,马兴田的儿子就晒过2辆。
但真正的大头还在于康美的股票。年-年,康美业绩一年比一年好,股价也是一天比一天高。尤其是年,别家都在跌,只有康美一家红透了。而马兴田便将手中股票接连质押。十几次的股权质押,少说套现也有几百亿。
等到康美财务造假的雷爆了,一众投资者才发现,马兴田手中股权质押高达99.8%。而康美药业就是一个被掏空的壳子,收入是假的,利润是假的,全靠虚报的数字撑着。
时间转眼到了年,康美药业俨然陷入了生死局。据其财报数据,年,康美药业巨亏.81亿元。年第一季度净亏损5.95亿元。4月底还计提了亿元的存货减值。这是将上市20年的盈利一把亏掉的节奏。
更令人没想到的是,因未能偿还万本金及50.57万的利息,康美被广东揭东农村商业银行提起破产重整。昔日的千亿白马股竟还不起几千万借款,不得不令人唏嘘。
马兴田是被捕了,但康美药业却濒临退市,又面临破产重组之忧,能否涅槃重生尚是未知数。说到底,损失最惨重的还是28万股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