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辆驱动形式可以分为:前置前驱、前置后驱、前置四驱、中置后驱、中置四驱、后置后驱、后置四驱、双电机后驱、双电机四驱、三电机四驱、四电机四驱、电子适时四驱。
前置前驱
前置前驱(Front-engineFront-wheeldrivelayoutFF)指引擎前置在车头,由前轮驱动整辆汽车的方式。发动机前置前桥驱动时,发动机可以横置也可以纵置,也可以布置在轴距外、轴距内或前桥上方。不同布置方案对汽车均有影响。这种布置形式主要在发动机排量为2.5L以下的乘用车上得到广泛应用。前置前驱轿车的布局一般都是将发动机横向布置,与设计紧凑的变速驱动桥相连。
如:大众迈腾、帕萨特、高尔夫、丰田凯美瑞、奥迪A3等。
前置后驱
前置后驱即发动机前置、后轮驱动(Front—engine,Rear—drive,简称FR)的一种驱动形式。
国内外,采用前置后驱动的小型汽车较少,但是大多数载货汽车(包含皮卡)、部分轿车(尤其是高级轿车、赛车和跑车)和部分客车均采用了前置后驱形式。
前置四驱
前置四驱(Front-engine,Four-wheeldrivelayout,简写:F4)意指引擎前置在车头,由四轮驱动整辆汽车的方式。由于四轮均有动力,相对于只靠前轮或后轮驱动的设计,前置四驱拥有较高的操控性能,在野外山坡、滩涂、泥地、沙漠等地尤其显其特点,这种布局普遍使用于拉力赛及越野车之中。
全轮驱动的车辆拥有前后轴驱动的共同优点,但当然价格、重量和油耗都更高。对于这种车辆的底盘,前后轴都采用双横臂或多杆式悬架,并且需要单独的支承框架,以安装分动器。
中置后驱
发动机布置在汽车后部,与差速器和手动变速器连成一体,后轮为驱动轮,发动机布置在前轴的后面,此为中置后驱。
在汽车上,发动机和变速器、差速器是三个重量相对较大的部件,它们的布局方式直接影响汽车的重心位置。而汽车的重心位置则可能决定汽车的行驶性能或其它性能,受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汽车的转向特性。较为理想的前后重量分配比是前50后50,理想的布局方式除了让前后重量比较均衡外,最好是将汽车的重心位置放置在车体中间,或者说将汽车的重量集中在车身中部,这样它的转向特性才可能会达到最佳,既不易出现“推头”,也不易甩尾,转向不仅灵活而且准确。这就是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汽车的设计思想。因此,F1以及许多超级跑车都采用这种布局方式。
中置四驱
发动机中置四轮驱动(MiddleEngineAll-Wheel-Drive,简称M-AWD),发动机置于座椅之后、后轴之前,大多数高性能跑车和超级跑车都采用这种型式。优点是可获得最佳的轴荷分配,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较好,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,车身平摆方向的惯性力矩小,转向盘操作灵敏,运动性好。但是发动机的布置占据了车厢和行李箱的一部分空间,通常,车厢内只能安放2个座椅,对发动机的隔音和绝热效果差,乘坐舒适性有所降低。
如:法拉利、兰博基尼盖拉多LP-2、帕加尼Zonda、保时捷CarreraGT等。
后置后驱
发动机布置在汽车后部,与差速器和手动变速器连成一体,后轮为驱动轮,发动机布置在后桥后方,此为后置后驱。当汽车起步时,汽车的重心后移,抓地力得到充分的利用,可以避免打滑而导致的动力流失,且传动效率高,转向更精准和灵敏,刹车效果好,还能有效避免前置前驱发生的扭力转向现象。但是它的前轮附着力比较小,在雪路上行驶转向更为困难,由于管路短,在排气装置上设计难度较大,增加成本,在高速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稳定,需要一些其他的设计来补充一下。
比较经典的车型是保时捷。
后置四驱
后置四驱即发动机后置、四轮驱动,应用在乘用车上,后置发动机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优点,由于后部的重量过大,在快速过弯时,整车的抓地需求绝大部分交付给了后轮,此时后轮的负担是很大的,因此一旦后轮因为速度过高,或者路况较差等原因打滑,后轮就会失控,导致无法让车辆保持既定运行轨迹。
目前采用后置后驱的乘用车仅有保时捷Carrera4/4S。
以上几种类型是传统燃油车的驱动形式,但随着电动车等发展,目前出现了双电机后驱、双电机四驱、三电机四驱、四电机四驱、电子适时四驱等适合电动车的驱动形式。